site logo

taiwanren.cc -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增訂本) 價格比較,價格查詢,價格歷史信息





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增訂本) 歷史價格(單位:新台幣)


描述

觸摸歷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增訂本) 作者:陳平原、夏曉虹 主編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17日 定價:850 元 開本:18開/精裝/580頁 ISBN:9789888570560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回溯歷史現場的人與事。 六十餘位人物,從親歷到旁觀,彙聚五四時代的大問題、大思考。 近四百張照片,文圖結合,讓讀者更貼近歷史現場。 五四運動百年來,當事人、反對者、先驅、後學,激揚文字,留下各自心目中的「五四」。觸摸那段至今仍令人神往的歷史,是認識現代中國的一個關鍵。 講了一百年,五四運動的「接受史」,本身也已變得複雜。本書立足於「回到現場」,藉當事人及旁觀者的敘述「觸摸歷史」。精選出與五四運動關係密切的六十餘位人物,分為「為人師表」、「橫空出世」、「內外交困」、「眾聲喧嘩」等部分,考掘這些學者教授、青年學生、政壇人物及觀察者在「五四」及前後時期的主張、思想及行止。從一個個鮮活的「五四」歷史人物,透視「五四」時期的歷史與社會。 在回溯的過程中,細節和畫面同樣重要。本書中包含數百張歷史圖片。文圖結合的方式,包含對歷史研究方法的反省,也讓讀者在閱讀時更貼近歷史的現場。 作 者 簡 介 陳平原 廣東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曾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美國哈佛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從事研究或教學,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 夏曉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先後赴日本、美國、德國、捷克、韓國、英國、馬來西亞、以色列、新加坡、法國以及台灣、香港地區從事研究與參加學術會議,並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1998)、日本東京大學(1999-2001)、香港嶺南大學(2009、2014)客座講學。主要關注近代中國的文學思潮、女性生活及社會文化。 著有《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晚清文人婦女觀》《詩騷傳統與文學改良》《晚清社會與文化》《返回現場-晚清人物尋蹤》《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閱讀梁啟超》《晚清上海片影》《燕園學文錄》《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晚清白話文與啟蒙讀物》《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 目 錄 繁體版代序 作為一種思想操練的「五四」/陳平原 總說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陳平原 關於五四運動 紛紜複雜的五四運動,固然並非三言兩語就能打發;可「百科全書」出現如此多的錯漏,畢竟出人意料。看來,紀念了幾十年的「五四」,對於大眾與學界來說,未必真的「耳熟能詳」「了如指掌」。 五月四日那一天 沒有無數細節的充實,五四運動的「具體印象」,難保不「一年比一年更趨淡忘了」。沒有「具體印象」的「五四」,只剩下口號和旗幟,也很難讓一代代年輕人真正記憶。提供足以幫助讀者「回到現場」的細節與畫面,對於「五四」研究來說,並非可有可無。 如何進入歷史 眾多當事人及旁觀者的回憶錄,為我們進入歷史深處-「回到現場」,提供了絕好的線索。可幾十年後的追憶,難保不因時光流逝而「遺忘」,更無法迴避意識形態的「污染」。對於風光無限的「回憶史」,必須既欣賞,又質疑。 為人師表 蔡元培 在「讀書」與「救國」之間 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把北大從「官僚養成所」變成名副其實的中國最高學府。他於「五四」後提出的「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無疑開創了北大「讀書」與「救國」並重的傳統。 陳獨秀 「直接行動」和「犧牲精神」 在「五四」時期,以學者身份而親自散發傳單,並因此身陷囹圄、飽受98天的鐵窗之苦的新文化運動的發端者陳獨秀,以其特殊的參與運動的方式,在「五四」眾多的學者中可謂絕無僅有;同時,他也藉此實踐了自己所宣揚的「直接行動」和「犧牲精神」。 李大釗 從圖書館到廣場 與他的犀利文風和激進思想不同,李大釗的生活和為人卻是毫無張揚:平頂頭,橢圓臉,濃密的八字鬍鬚,穿一件愛國布灰色的長夾袍。所以在魯迅筆下,他「既像文士,也像官吏,也有些像商人」。更有人說:「李大釗是燕趙間豪俠之士,是今人中的古人,忠誠信實,使人永遠愛戴。」 胡 適 不在場的參與者 說過「單用罷課作武器是最不經濟的方法」,是「下下策」及「五四」後與李大釗有過「問題」與「主義」之爭的胡適,在50年代受到大批判。但在「五四」時期,他卻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更在言論上為學運張目。 錢玄同 在疑古與革新之間 在新文化運動期間,錢玄同的言行是最為激進的,是他最先舉起了批判「桐城謬種」「選學妖孽」的大旗,他那些偏激且不無草率的言論也的確是那個時代所需要的。勸說魯迅加入自己的行列,是他為文學啟蒙運動做的另一個貢獻。 劉半農 從才子到戰士 他本是一個江南才子,欣賞的是「紅袖添香夜讀書」,北上任教使他變成了新文化運動的一名戰士。在文學革命的過程中,他發明了「她」和「它」的用法,寫了白話詩《叫我如何不想她》,尤其在「雙簧信」一役中功不可沒。 周作人 在理想與現實的岔路口 五四運動爆發的時候,他在日本;五四運動後不久,他又回到了日本。從姍姍來遲,到急急退去,周作人儘管站在「五四」大舞台的前排,在強聚光燈的照射下,他卻不是一個好演員。他只能徬徨在理想與現實的十字路口上。 馬寅初 永遠的「五四青年」 在「五四」期間,作為北京大學教務長的馬寅初,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不過,作為「五四」所形成的知識分子關心國事的傳統,卻影響了馬寅初的一生,使他成為在國難當頭的時刻不顧一切挺身而出的民主人士。 馬敘倫 四入四出北大緣 有「掛冠教授」之稱的馬敘倫,在「五四」期間,同時是北大和北京教職聯的書記。他說:「我們不是要奮鬥?奮鬥要在黑暗裡的。」這位曾被大總統徐世昌訴上法庭的北大人,在被迫離開北大後沉痛地說,北大再也不是「五四」時代的北大了…… 劉師培 閉關謝客 抱疾著述 ……後來他來到北大,同在國文系裡任課,可是一直沒有見過面:總計只有一次,即是上面所說的文科教授會裡,遠遠的望見他,那時大約他的肺病已經很是嚴重,所以身體瘦弱,簡單的說了幾句話,聲音也很低微,完全是個病夫模樣,其後也就沒有再見到他了。-周作人《知堂回想錄》 梁漱溟 來自北大的另類 橫空出世 傅斯年 這不是他要的「五四」 羅家倫 一筆寫出「五四」潮 許德珩 學運中的社會活動家 張國燾 急速「左」傾的學運領袖 鄧中夏 脫下西裝換上工裝 羅章龍 亢慕義齋裡的譯者 楊振聲 從文化觀點看「五四」 匡互生 打進趙家樓的第一人 聞一多 終身維護「五四」傳統 梁實秋 五四運動的「局外人」 鄭振鐸 風雷中的新探索 冰 心 被「震」上文壇的奇跡 橫空出世(續) 毛子水 於章、胡間覓明師 顧頡剛 「寂寞孤征」中「拓地萬里」 張申府 書齋中的「革命者」 孫伏園 對新思想和新人格的追求 康白情 「少年中國」的新詩人兼社交家 李小峰 從「五四」青年到書局老闆 朱自清 「塑我自己的像」 楊 晦 「五四」的講述者 羅常培 半工半讀不廢學 陶希聖 十八年後的激動 王 蘭 在新文化運動中成為北大女生 川 島 「某籍某系」的小人物 魏建功 腳踏

商品選項


屬性

進口/非進口
非進口

用戶評測


分享鏈接


相關商品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