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taiwanren.cc -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武學內勁入門實操指導(附光碟) 劉永文著 價格比較,價格查詢,價格歷史信息





武學內勁入門實操指導(附光碟) 劉永文著 歷史價格(單位:新台幣)


描述

商品詳情

定價:380 出版社:大展 系列名稱:武學釋典 書籍名稱:武學內勁入門實操指導(附光碟) 作者/編譯者:劉永文著 ISBN:9789863463627 細類:528.972 開數/頁數:25開/192頁 出版日/版本:2022.04/初版一刷 語言: 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自己多年學武所得,不保守、不弄玄虛地寫作了這本可稱為武術普及領域的良心讀物。 《武學內勁入門實操指導》為未入門者架起通往傳統武術真義的橋樑。為迷途者指明求勁之路。如果你是初學武術、迷惑多多、正在黑暗中摸索,這本書將帶你識別、判斷那些真真假假的描述找到直通武術核心之路。 作者簡介 劉永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人。形意拳第六代傳人,郭雲深脈系。國家二級裁判員。在國家級武術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文章若干,得到眾多讀者的認可與關注。 前言 中國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武術,確實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智慧結晶。它傳承千年,與中華民族的文化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所以人們常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來形容它。 說到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現在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由不理解而否定它,這倒也不足為怪。即便是很多內行人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武術博大精深,卻難以說明白武術的博大精深到底體現在哪裏。 武術是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體現在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古人以文載道,教化萬民,所以有了「文化」這個概念。文是指文字,文化便是以文字教化。那麼在同樣的環境下孕育出來的武術,便有了「以武載道,教化萬民」的意義,所以從一開始,武術中的技擊訓練與武人的「武德」就是分不開的。換言之,武術與文字是載道的兩種方式,只不過是針對不同的群體而言。 莊子的《逍遙遊》裏有一個故事,說北冥有種叫「鵬」的鳥,展翅高飛,能飛幾萬里高、幾萬里遠,直到南天極。小斑鳩之類的小鳥嘲笑它說:「我拼命地飛,也不過十幾米高,最遠也只是到蘆葦叢的那一頭。鵬能飛幾萬里?純屬胡說。它絕對是個騙子,騙的方式還很幼稚!」 莊子想表達的就是「夏蟲不可語冰」的意思。功夫也是如此,「一層功夫一層道理」。引用這個典故,只是想說明人們的知識積澱、思維偏好以及認知範圍都不一樣。不同認知層次的人很難順暢交流,就像有的人只接觸過現代搏擊的拳打腳踢,便想當然地認為掄起拳打倒對手就是武術的全部,不去瞭解,也不願瞭解武術背後的文化和整個傳統武術的訓練體系。我們都知道,以自身的認知水準去評價天地之間所有的事情要不得,那是坐井觀天,甚至固執己見而容不下其他說法。 依我來看,現代搏擊的練法其實是「返祖」了,是陳舊的訓練思維。因為想要打倒對手,就算是動物也懂得訓練,比如貓捕鼠會撲,所以平時貓也會練習撲,它的練習內容和應用是相同的。人之間搏鬥,本能地也是用拳頭和腿攻擊對方。想要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自然會想到訓練拳頭和腿的攻擊速度與力量。現代搏擊的訓練,除了訓練輔助器械有了進步,訓練思維其實是一種退步,這是西方思維影響的結果。也正是因為這是最簡單的東西,符合普通人的認知基礎,才容易得到大眾的認可。 越高級,往往越不容易掌握,自然會有很多人理解不了。如今,武學的巔峰是太極拳、形意拳等內家拳,內家拳中有羸弱之人打倒壯漢的秘密和方法。在現代搏擊比賽中,參賽運動員按體重劃分「公斤級」,低公斤級的運動員要與高公斤級的運動員對抗,有些令人不可思議,因為在身體對抗中,體重往往是絕對優勢。而內家拳則不然,古人運用智慧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以弱勝強、以小博大。從發力源頭到用力法則都已經進化了,拋棄了以肌肉力量為主的用力習慣。 為什麼拋棄呢?人身上的肌肉是以「塊」為單位獨立的,只能附著在筋骨上產生輔助作用,沒辦法單獨形成力學結構。人平常能夠活動,是骨頭、筋和肌肉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骨頭作為人體最堅硬的部分,承擔主要的支撐作用。其次,筋附著在骨頭上,才使人體具有了屈伸功能。最後,當筋比較弱,產生的力量不足的時候,肌肉才會發揮作用,自動彌補不足的那部分力量。 人體的勁力來源於筋骨和肌肉,武術是圍繞著勁力開展的一系列方法,所以武術的訓練核心一定是筋骨或者肌肉。西方人一般體形較大,只用肌肉就可以發出較強的攻擊力,所以西方人崇尚健碩的肌肉。但東方人體形較小,單純靠肌肉力量沒有優勢。但人之所以強壯,不是因為肌肉強大,而是筋骨強健,我們的祖先探索出了利用筋骨組成力學結構以形成渾然一體的整體力,可以利用筋骨伸縮發出無與倫比的攻擊力。喜歡談「氣」的人稱之為「混元氣」,其實這根本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氣」。 之後,古人以形成力學結構的整體力為基礎,在千百年傳承中不斷實踐,逐漸利用重力、慣性等因素,從而掌握了一套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用勁方法,這就是傳統武術的制勝之道。只是現代很多人不熟悉傳統文化,不知其中奧妙,更不知內勁為何物,簡單地做做套路動作,便以為是學到了傳統武術。 古人發明內家拳,是「追求高性價比」的必然結果。能用一分力把對手擊倒,為什麼要用兩分力呢?《孫子兵法》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崇尚力量的思想是「攻城」,勝在蠻力,而傳統武學勝在智慧。打在「七寸」的「小力」,比打其他地方的「大力」的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傳統武學勝在謀略,是「伐謀」,是智慧,是文化。 以傳統文化為依託,古人逐漸發明了很多武學體系,其中以太極拳的用勁方法最高明: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在自己少用力甚至不用力的情況下,談笑間就可以讓對方東倒西歪、跌落丈外。可是就因為高明,所以才難練,明師、勤奮、悟性、環境、堅持,缺一不可。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武術絕對是一種精英訓練,難以普及!一代傳人中有一兩個集大成者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物質可以直接繼承,而精神內涵卻不可以,它只能靠每一代人從頭開始用功,老一輩人最多只是提供經驗和方法。 中國傳統武術的核心是勁,方法是練套路,俗稱盤架子,但也絕不是只練幾年套路就能有所成就的。作為中國人,我們可以不練武術,但不能不瞭解武術。武術承載了中國文化,不瞭解中國文化便很難理解武術。因此,學習中國傳統武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因此,在闡述傳統武術之前,我先要闡述一下中國傳統文化的起源和一些核心符號的意義,否則很多不瞭解傳統文化的人會簡單地認為陰陽五行等很玄。 自古以來,各門武學其理相通,但其法不一。我所掌握的、領悟到的不是武學唯一的標準。各家練法都各有特色,標準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即便是各家練法一致,其語言描述也各有偏好。所以,我盡可能地做到使讀者「觀其文,明其意」。我也從不排斥其他訓練方法,從不懷疑別人的正確性,畢竟訓練方法不同,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方法不同不重要,能達到相同的目的就可以了。 本人水準有限,這本書裏所闡述的內容,權且當作是一種經驗的交流和訓練的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劉永文 目錄 一、緒 論 二、武道綜述 三、內家闡秘 四、太極指南 五、內勁修煉 六、形意練勁:五行拳練法 後 記


商品選項


屬性


用戶評測


分享鏈接


相關商品




© 2025 www.taiwanren.cc All Rights Reserved. 最全的電商商品價格比較,價格查詢,歷史價格查詢站點 版權